0-4岁宝宝的绘画发展和鉴赏方法,你做对了吗?

发表时间:2018-07-08 22:04


贝而乐国际保育中心汇集国际领先的早教课程、打造系统性的教育体系和保育服务。根据年龄划分的早教托班涵盖了蒙氏、多元智能、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艺术兴趣、英语外教等内容。

绘画对于孩子来说,既是长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也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主要来聊一聊贝而乐的创意美术课程,并向大家普及一下0-4岁宝宝涂鸦绘画的发展过程和鉴赏方法,以及绘画对宝宝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绘画在孩子心中建立对他人的尊重


孩子的画是对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通过孩子的画,理解孩子的内心,然后产生共鸣,互相交流,这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都是无上喜悦和幸福的。


表达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培养对他人的尊重意识和信赖感。表达内心的感动和真实的“艺术的教育”,是人类最好的教育形式。孩子画画的本质就是这种真实的表达。


贝而乐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形式,启蒙宝宝的审美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


   贝而乐2岁半宝宝作品  



贝而乐多彩课堂呈现


有一种说法“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专注于早期教育和保育服务的贝而乐国际保育中心,每周开设的创意美术课程,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等方向,更好的引导孩子“画画”。


由于0—4岁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与父母之间建立关系,对他们来说,游戏伙伴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为什么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画画,但来到贝而乐的课堂,孩子自己会很高兴的主动参与进来。


贝而乐专业的老师、趣味多彩的课堂、循序渐进的引导,开启宝宝的艺术审美之旅。


幼儿由于生理体征发育还没有完成,肌肉的发育还处于不平衡阶段,手的动作还比较笨拙,需要适当的手部锻炼,开发孩子的手部灵活性。而儿童手指画就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将兴趣和手指训练完美结合的益智游戏。

儿童手指画操作方便,艺术表现直观简洁,鲜艳的色彩,受到很多孩子的喜爱。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树叶、棉签、气泡纸等,进行印染、扎染、拓本……丰富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字从绘画发展而来


文字文化的产生规律是:绘画创造文字。如果没有获得绘画的能力,人类也就无法发展文字文化。


在孩子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行为的出现顺序,正好和进化的顺序相互对应”。也就是说,孩子为了成长为真正的人,无论是在身体的成长方面,还是学习掌握绘画文字方面,其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出现顺序,应该与人类发展历史上出现的文化发展顺序相对应。孩子首先应该获得绘画能力,以此为基础,再去获得文字文化。


贝而乐宝宝们的“绚烂烟花”作品


小手小脚丫印染出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1-4岁孩子的绘画发展规律及鉴赏方法


手的劳动产生涂鸦

绘画活动从手开始,只有正确认识手的作用,才能正确地认识绘画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涂鸦是用手玩耍创造出来的结果,但正是这种涂鸦成为绘画活动的起源。


一岁左右幼儿的涂鸦,最初是以肩做轴,动作笨拙,画出很多点点。


在1岁两三个月到1岁半的初期阶段,因为孩子以肘做轴,用手来画画,可以画出扇形的、左右往返的线条。


1岁6个月以后,孩子通过肩和肘的协调运动,能画出有力度的大螺旋形涂鸦。


1岁10个月到2岁左右,孩子使用手腕和手指画出小螺旋型的涂鸦,并且能画出上下竖直方向往返型线条。

以上阶段的涂鸦称为“一维涂鸦”。



眼睛给线条带路

在各种感觉器官中,眼睛的功能对绘画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意识集中在手指末端,一边看着笔端一边画出线条绘画能力就产生了。


2岁4个月左右的孩子,手的功能和眼睛的功能相结合,能画出封闭的圆圈,此时孩子已经能够在二维平面空间展开涂鸦活动。这种方式我们称为“二维涂鸦”。



令绘画有内容的是语言

2岁是孩子使用多语句的时期。从2岁到4岁的阶段,孩子运用多语句积极地进行“解释说明”活动,而且会对自己的涂鸦进行“解释说明”。


等到2岁半到3岁左右,孩子不再是在涂鸦活动之后再给绘画的赋予意义,而是动手画画之前就准备好画有意义的涂鸦。有意义的涂鸦,是手、眼、语言功能的综合使用结果。这种从开始就用语言赋予意义的涂鸦,称为“三维涂鸦”。



分享到:
中心简介 | 托班服务 | 育儿中心 | 新闻活动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8 贝而乐幼儿保育咨询(广州)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6228 联系电话:020-83981002
贝而乐公众号
贝而乐客服老师